青海依托特色科技治理青藏高原“黑土滩”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3日

央广网西宁1月6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赵珺娴 唐孟焘)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发源地,大面积高寒草原、草甸是这里最常见也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而“黑土滩”是高寒草甸因退化而形成的裸露化土地,是草地严重退化的标志。高寒草甸敏感而脆弱,一旦遭遇退化和破坏,就难以恢复。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马玉寿介绍:“三江源区黑土滩现在占的面积非常大,已经占到整个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10%以上。”
如何有效治理黑土滩,有效提高退化草地的生产功能,青海省科研工作者以科研----示范----推广为主线,筛选出适宜黑土滩种植的优良草种及其适宜组合,驯化选育出适宜黑土滩种植的青海草地牧草新品种,探索出不同类型黑土滩分类治理技术及模式,突破了综合治理黑土滩的技术瓶颈。
马玉寿介绍:“我们现在有了适宜黑土滩上快速形成草皮的优良牧草,就是青海草地早熟禾,并且我们已经掌握了不破坏原生植被的情况下进行补播的免耕补播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黑土滩治理可以大面积的进行示范和推广。”
2013年,三江源区黑土滩综合治理技术基础与示范推广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青海省省部共建“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发掘利用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了青海省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恢复、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马玉寿说:“没有这些科技支撑,整个三江源一期工程的黑土滩治理的这项工程的进度可能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下一步的打算,我们要仍然可以用我们现在的技术把这些黑土滩重新建成优良的饲草料基地或者是放牧场。”